今年3月21日,一直堅持自建電商網站的H&M最終還是宣布入駐天貓了,這個70多年歷史的瑞典快時尚品牌在遭遇發展瓶頸之后,正積極尋求轉型機會。根據H&M 2017年Q4的財報,集團銷售額下滑了4%,這是20多年來的第一次。投資電商成為了新的公司策略,不久之后,就有了H&M天貓官方旗艦店。
作為快時尚知名品牌,H&M的電商之路可以說走得相當“慢”了。優衣庫早在2009年就入駐了天貓(當時的淘寶商城)。Zara、Topshop、Forever21、Bershka等全球近9成的快時尚品牌也都相繼入駐天貓。
這些快時尚品牌進入電商平臺后成績如何呢?對H&M這樣的后來者是否有什么借鑒?快時尚+電商的模式是否可以碰撞出火花呢?本期ECdataway數據威將帶您一覽天貓平臺快時尚品牌的發展態勢。
數據說明:
· 本文數據中涉及的行業定義是基于阿里的類目分類,用人工智能模型進行匹配歸類。根據阿里平臺的分類。
· 平臺范疇:天貓平臺。
數據來源:ECdataway數據威
服飾鞋包目前仍是天貓平臺銷售額最高的行業,2017年銷售額突破了2700億元。然而從發展趨勢來看,近年來整體增速放緩,2017年較2016年銷售額同比增長率僅32.7%。
分類目來看,銷售額最高的類目是女裝/女士精品,其次是男裝,第三是女士內衣/男士內衣/家居服。增速最快的類目是女鞋,2017年度銷售額同比增幅達36.5%,其次是女士內衣/男士內衣/家居服,增幅達35.9%,第三是女裝34.3%,男裝的增速排在第四,33.3%。
數據來源:ECdataway數據威
在2017年度天貓平臺服飾鞋包行業TOP20品牌中,國內外的快時尚品牌占據了10個席位,其中銷售額最高的正是最早加入天貓的快時尚品牌優衣庫,年交易額超過35億元,在整個行業中位列第三。同樣進入TOP20的快時尚品牌還有森馬、太平鳥、Vero Moda、Only等。
對比2016年的排名情況,上升最為明顯的是Vero Moda,由第14位上升至第9位,美特斯邦威也由第19位上升至第13位,森馬、太平鳥、GXG均上升了一個位次,其他快時尚品牌均不變或下降。
從增速來看,快時尚品牌的增速高于傳統品牌,部分傳統品牌甚至出現負增長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在TOP5中,僅有優衣庫一個快時尚品牌入圍,銷售額排名靠前的仍舊以傳統品牌為主,快時尚品牌集中在7-20的位次上,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接下來我們將以國外快時尚品牌中銷售額位列第一的優衣庫和國內快時尚品牌排名第一的森馬為例,對其店鋪具體銷售情況進行進一步探究。
我們將優衣庫和森馬官方旗艦店的銷售情況對比后發現,優衣庫不僅銷售額是森馬的2.6倍,同比增長也高達55.8%,而森馬只有33.1%。
從分月銷售額來看,在雙11大促的帶動下,11月毫無疑問是兩個店鋪全年銷售額最高的月份,而優衣庫的增速更快,11月銷售額同比增長達54.6%,這與優衣庫雙11的優異成績是分不開的,優衣庫在2017年雙11大促中創下了1分鐘內破億的記錄。而森馬11月同比增幅僅15.4%。相對來說,優衣庫每月的增幅較為平均,大部分都維持在50-70%左右,而森馬的增幅浮動較大,2月高達164.0%,而7月甚至出現負增長。
相比之下,優衣庫官方旗艦店的銷售表現更為優異,不僅銷售額基數高,增速也快。而森馬雖然銷售額排名也比較靠前,但是在雙11上可以加大發力。
盡管都是快時尚品牌,但是優衣庫和森馬在產品結構方面有較大的差異:優衣庫和森馬銷售額最高的品類都是男裝,但是占比有明顯差異,優衣庫男裝銷售額占比為38.8%,女裝/女士精品銷售額占34.5%,其他類目銷售額占比26.7%,男女裝銷售額占比相差不大;森馬的男裝銷售額占比高達71.9%,女裝/女士精品僅27.8%,兩者相差較大,其他類目銷售額占比僅0.3%。
從產品豐富度來說,優衣庫勝過森馬。優衣庫旗艦店的產品除了男裝、女裝外,還有男女內衣/家居服、童裝/嬰兒裝/親子裝、男女鞋、運動用品、居家用品等,而森馬旗艦店的品類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僅有男女裝、內衣/家居服/服飾配件、眼鏡。
快時尚品牌與電商平臺的聯姻,從TOP品牌的增速來看,達到了拓展線上渠道,刺激消費的目的。在服裝行業激烈的競爭中,品牌方也要積極如何根據市場和對手的實際情況,制定產品和營銷策略。